12月19日,卓越工程师学院联合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公司)投资部、第十一事业部于12月19日下午开展了项目意向交流会。本次交流会由研究生院副院长石龙教授主持,比亚迪投资部总监、第十一事业部工艺装备中心副总监、高级机器人工程师等一行13人参会,并邀请到我校工程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及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等相关老师出席会议。会议期间,双方围绕比亚迪公司提出的高新材料研发、软件算法和基于任务的仿真训练与迁移等项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工程科学学院董二宝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吴锋副教授分别从灵巧的手、金属人工肌肉和适应动作学习、仿生进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建议。会上,石龙表示,中国科大与比亚迪公司在项目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协作关系,希望能以此次项目意向交流会为契机,以卓越工程师学院为平台,在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打开校企合作新局面。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重要指示,落实教育部关于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要求,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以下简称卓越工程师学院)“1+N”工程师实践平台,12月19日,卓越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姚华建带队赴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量子公司”)开展量子技术领域工程师技术中心建设专题调研,量子公司董事长、人力及技术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本次调研。经过前期多次交流,本次座谈调研具备良好的沟通基础。座谈会上,卓越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姚华建介绍了学院基本情况及量子技术领域工程师技术中心建设方案。量子公司董事长吕品对卓越工程师学院姚华建教授一行表示欢迎,并介绍了量子技术及量子公司发展历史,表示非常愿意与中国科大卓越工程师学院开展交流合作,深入探索量子技术人才培养新思路、新做法,校企协同,共同推动人才培养、项目合作、产教融合等工作打开新局面、迈上新台阶。随后,双方就量子技术领域工程师技术中心建设云网设备需求、实践平台搭建、导师队伍建设、工程人才培养等具体问题开展热烈讨论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量子公司提出,目前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人才培养和
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推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工作交流,11月20日下午,香港城市大学周亦卿研究生院副院长郭黎玉晶教授一行来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展交流座谈,研究生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姚华建主持。姚华建首先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向远道而来的香港城市大学代表团表示热烈欢迎。他高度肯定了双方多年来共同努力所建立的稳定合作机制,以及在招生、培养、学术交流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果。郭黎玉晶教授随后介绍了香港城市大学周亦卿研究生院的办学特色,并指出,中国科大与香港城大的合作已成为联合培养的典范项目,对两校其他校际合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会议期间,双方围绕联合培养的招生录取、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以及管理与服务机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思敏表示,香港城大是我校研究生国际化联合培养的重要合作伙伴,学校将进一步优化招生模式,并持续支持联合培养博士项目的推进。此外,双方还就202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二十周年纪念活动的筹备工作初步交换了意见。会议结束后,在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下达了2023年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增列学位授权点名单,我校生物与医药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专业代码:0860)获批。这是继电子信息专业博士等学位点后,我校获批的第七个专业博士学位点。生物与医药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专业类别,该学位点获批表明学校在建立以国家需求为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积极布局国家急需学科专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未来,学校将以本次学位点获批为契机,瞄准生命健康前沿领域,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做好理工医交叉融合、医-教-研-产协同创新,重点围绕生物技术与工程、制药工程、发酵工程及多学科前沿交叉领域等方向,开展原创性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打造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培养德才兼备、工程领域急需,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工程技术领军人才,为推动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支撑。
10月29日下午,我国自主培养的首批18位博士之一、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统计与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苏淳应邀在东区第五教学楼为我校师生做题为《求学之路》的专题报告。该报告为“德创杰出讲座”系列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的第九场求索专题讲座活动。部分青年教师、研究生和研究生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本次报告会。报告会由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姚华建主持。在报告中,苏淳教授围绕读研前的教育与工作经历以及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的求学经历,讲述他如何从一名中学教师成长为新中国首批博士之一,并在概率论极限理论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分享他的学术探索历程、科研与教学心得,以及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看法。苏淳教授提出:要做科研,就要做广泛的调研。“踏花青山莫辞艰,方得归来香满蹄”,大量查阅文献、调研,才能熟悉了解相关领域和方向的研究现状,从而有助于找到精力所应投入和能够投入的方向,确定下来自己所要发力的具体课题。要认认真真地读几本书。读书,有泛读,也有精读。泛读为开阔眼界,精读才能充实自己;有了几本好书打底,做起课题来才会有自已的特有招数。讨论班是开展科研,和培养研究生的一种有效形式。讨论班不仅可以促使参
10月10日,研究生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在东区师生活动中心五楼会议室组织举办2024级安徽高等研究院专项研究生新生座谈会。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学位管理处副处长兼专业学位教育办公室主任、合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安徽高等研究院筹建工作组成员黄飞应邀作主题报告。全体2024级安徽高等研究院专项新生参加会议,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卓越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姚华建出席会议,研究生院副院长石龙主持会议。在座谈会上,黄处长详细介绍了安徽高等研究院专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整体情况。他指出,安徽高等研究院作为推动安徽省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平台,旨在解决企业技术创新、高层次人才需求以及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等问题。通过推进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引入优质资源,优化学科与人才的供需匹配,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助力安徽省的产业创新发展。自2023年启动以来,研究院依托安徽省扎实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科教资源,通过校企协同,培育高端技术人才,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针对学生的发展,研究院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学生将在校企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参与实际科研攻关,深入企业实践,全面提升理论与实践能力,缩短从学术到就业的过渡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老图书馆378)
0551-63602196
ustcsee@ustc.edu.cn
Copyright © 202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 皖ICP备05002528号